妥协:英国部长彼得·凯尔与大型科技公司关系过于密切
币圈网报道:
英国一位内阁大臣被指控与大型科技公司关系过于密切,并无视网络安全方面的担忧,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这些公司的议程。
对彼得·凯尔的指控浮出水面,此前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显示,会议自工党上台以来,该公司与亚马逊、苹果、元 和谷歌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凯尔被指控滥用其影响力为大型科技公司服务
《卫报》的分析显示,凯尔在六个月内与科技界人士或代表举行了28次会议,平均每周超过一次。据《卫报》报道,这一频率比他的前任科技大臣米歇尔·多内兰高出近70%。
现有数据显示,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参加了五次会议,而 Meta 参加了四次会议。
这也引发了新的批评,人们认为,尽管人们普遍担心网络安全以及对创意产业的保护,但部长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支持大型科技公司的议程。
英国人工智能行业组织 UKAI 透露,由于政府将重点放在大型科技公司,小型企业正面临被淘汰的困境。
“我们担心的是,少数能够直接影响唐宁街 10 号政策思考的全球参与者与英国各地人工智能行业的数千家其他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UKAI 首席执行官蒂姆·弗拉格 (Tim Flagg)。
“我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但政府寻求的经济增长将来自这些公司,”弗拉格补充道。
英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视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首相基尔·斯塔默表示,该行业可以“加速经济增长”。此外,英国首相在与美国达成一项以科技为重点的贸易协议后,目前正在寻求与美国达成一项以科技为重点的贸易协议。关税削减幅度.
彼得·凯尔 (Peter Kyle) 是否正在为他的科技界朋友推行有争议的政策?
该部长还被指控试行了一些有争议的政策,这些政策使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公司能够规避版权保护,并使用创意材料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工具。据早先的报道据《卫报》报道,在遭到埃尔顿·约翰和保罗·麦卡特尼等英国艺术家的强烈反对后,一些部长已对这些计划做出了让步。
工党内部有些人认为,凯尔现在与他应该监管的行业关系过于密切,他可能会在下一次改组中被调动,可能取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担任教育大臣。
“彼得·凯尔因与大型科技公司关系过于密切而名声大噪——无法与他的朋友对抗Meta和 X,在维护我们孩子的网络安全或英国创意人士的权利方面,”自由民主党科学和技术发言人维多利亚柯林斯说。
“凯尔与众多美国科技巨头交往,而不是我们优秀的英国初创企业试图进入这个领域,这表明他错失了一个机会。”
柯林斯。
然而,文化、媒体和体育特别委员会保守党主席卡罗琳·迪内奇认为,凯尔的举动是恰当的,因为这表明他对该行业发展的浓厚兴趣。
迪内奇表示:“但他需要确保自己能听到英国经济所依赖的各高绩效商业部门的平衡声音,以避免以牺牲其他部门为代价而带来无法挽回的意外后果。”
根据 EU.tech 网站根据信息自由规则获得的文件,仅今年一年,凯尔就与多家人工智能公司会面。其中三次是与 Anthropic 会面,此外,2 月份还与 OpenAI、谷歌 DeepMind、ElevenLabs、芯片设计公司 Arm 和 Synthesia 的高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面。
英国首相人工智能顾问马特·克利福德 (Matt Clifford) 也出席了多次会议,他还被指控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持有数十家人工智能公司的股份。
KEY 差异线:加密货币项目用来获得媒体报道的秘密工具
(责任编辑:商业观察)
-
说起喜欢用饥饿营销的品牌,很多伙伴第一想到的就是小米,虽然小米的饥饿营销随着竞品的迭出而大失效果,但依然让人忘不了小米曾经的疯狂。...[详细]
-
团队买书可以报销,而且一定要多买,不看书的要做检讨...[详细]
-
因为,现在人们追求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内涵。...[详细]
-
在《我想做个乐观的年轻人》一文中,他说:“比起迷茫、绝望,我想我们更多的需要知足和乐观。...[详细]
-
后来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张兰还以十分强硬的口吻和几名投资人说:我有钱,干吗要基金投资啊?我不用钱,为什么要上市? 但2008年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张兰的想法。...[详细]
-
三、获投Top3行业分析 农业B2B行业 图五:农业产业链 在31起农业B2B获投融资事件中共涉及29家农业B2B电商平台,其主营业务基本上涵盖了从土地流转、农资分销、种/养...[详细]
-
新进创投第二期硅谷代表梁芊芊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曾是华科点团队优秀成员,拥有社交媒体营销的创业经验。...[详细]
-
环旭电子三季报增收不增利,三费猛增侵蚀利润,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网络连接超时,请检查网络,稍后再试……”最近两天,分时租赁创业公司“友友用车”的用户被这句提示弄得很窝火。...[详细]
-
3餐饮众筹代表印象湘江 2014年,印象湘江餐厅,由102个股东众筹创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详细]
-
因此,有效的退出渠道对于创投机构极为关键,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创投机构对于标的企业的管理会日趋严格,“投资人+创业者”这对好CP相爱相杀的故事,未来还会不断出现。...[详细]